饺子女皇臧健和:没生儿子被丈夫抛弃,却靠卖水饺逆袭,身家50亿
有这样一个山东女人,她吃了很多苦,3岁时父亲消失了,从小缺乏父爱。
(资料图片)
人到中年,她结婚几年后,却被丈夫无情抛弃,只因她生的是两个女儿,没有生儿子。
她就是中国著名的女企业家:臧健和。
她当过乞丐,摆过地摊,曾经一天要打3份工,独自养活两个女儿,饱受苦痛,也受尽了冷眼与嘲笑。
但再苦再难,她从未向命运低头,至始至终都选择迎面还击,由此也创造了一段传奇。
古人曾云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这样的气质,在臧健和的身上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最终,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,历经无数艰辛,她创业成功,靠着卖水饺,逆天改命。
巅峰时期,她的身家高达50亿元。
今天,就让朱小鹿带你走进,女企业家臧健和的悲喜人生。
1945年,臧健和出生在山东日照的某个普通家庭。
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,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农妇,在她3岁时,父亲因执行紧急任务,抛下妻儿就消失了。
家里的顶梁柱一走,日子还得继续,母亲挑起了大梁,独自抚养2个女儿。
没有男人的家庭,母亲既要当娘,又要当爹,母亲的辛苦,臧健和全都看在眼里。
作为老大,臧健和很小就学会帮忙做农活,照顾妹妹。
5岁跟着母亲到田里挖土豆,7岁力气大得能徒手掰开玉米棒子,10岁她已经能亲自上山摘野菜,做一手好菜。
日子开始慢慢变好,臧健和也如愿上了学,然而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。
14岁那年,一场旱灾让臧健和一家人,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老天赏脸,农民才有饭吃,吃不饱成了整个村子的主旋律。
那段时间,母亲整天以泪洗面,臧健和看着一整片干枯的田地,天真以为泪水能够让农田起死回生。
她蹲在母亲的旁边,用手去接她掉下来的眼泪,然后快速跑到田里,小心把眼泪倒进田地里。
那时,臧健和还不知道,旱灾对一家人意味着什么。
直到她一天天发现,昨天还来上学的同学,今天就没来了,半个月里,班上的同学走了一大半。
臧健和喜欢读书,可她肩上的担子,不是她手里的铅笔能挑得起的,她跑回家,正经地跟母亲说:“我不上学了,读书太无聊了。”
嘴上的话还没说完,眼泪却先出来了,母亲明白女儿的心思。
“我喜欢读书,但如果继续读下去,妈妈可能就没命了。这样的书,我宁可不读。”
旱灾一爆发,个个拖家带口往外跑,有亲戚的就上亲戚家,没亲戚的、没钱的只能一边找活路,一边乞讨。
臧健和一家三口,无疑就是后者,母亲带着孩子们一起,沿路乞讨到青岛。
有些路人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乞讨,心生同情,刚好兜里有点小钱,就会施舍一点给她们,这时臧健和都会激动得朝对方拜了拜。
妹妹还小,还不懂,她觉得这种生活挺好玩的,而早就经世事的臧健和知道,这都是用自己的尊严换来的,她不能一直过这样的生活。
碰巧,青岛当地一家医院招护士,臧健和顺利应聘上了,虽然活多钱少,但总比乞讨来得体面。
在医院里,臧健和负责给病人擦身子,喂他们吃饭吃药。
如果遇到那些晚期患者,屎尿失禁,无法自理,臧健和既得帮他们擦身子,还得给他们洗沾满排泄物的衣服。
臧健和没有选择,只能硬着头皮去做,她明白,如果她丢了这份工作,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。
心里很苦的人,只需要一点甜就能满足,臧健和就像一只老鼠,走了那么多夜路,终于扒到一小块奶酪吃。
她以为那是甜的,结果里面下了剧毒。
1967年,医院来了一个援华的泰国医生,外国医生驾到,在小医院可是新鲜的事,再加上他一表人才,深得院里小护士们的喜欢。
这其中就有臧健和,他谈吐大方,举止优雅,他的到来就像一束光,一下子把臧健和的世界都照亮了。
臧健和经常借着理由,故意绕道到他的办公室,躲在窗外偷偷看他一眼。
也许是那眼神太过热烈,某一天,臧健和盯着他入了神,可没想到,泰国医生刚好抬起头来,两人的眼神正好对上了。
臧健和以为,爱情来了,可她不知道的是,此时泰国医生心里想的是,“猎物上钩了”。
之后,泰国医生对臧健和展开猛烈追求,没几天,两人就在一起了。
1968年,两人很快结了婚,之后臧健和也为他生下了两个女儿。
一家四口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,结婚的第6年,小女儿两岁,丈夫突然告诉臧健和,自己父亲去世,他必须先回家一趟。
他跟臧健和承诺,他先回去安顿好一切,再接她们过去。
结果,臧健和带着两个孩子苦等了三年,也没见丈夫回来。
1977年,臧健和决定带着孩子到泰国找丈夫,也省得丈夫再跑一趟。
她以为,丈夫早就安排好一切,就等她这个女主人归位,自己和孩子这一走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,于是跟母亲和妹妹都告了别,也辞掉了医院的工作。
到了泰国,四处打听,好不容易找到了丈夫的家,臧健和才被告知,丈夫早已在这里另娶,而且对方还为他生下一个大胖儿子。
面对她的到来,丈夫与婆婆倒没有任何惊慌,泰国崇尚一夫多妻,婆婆觉得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:
“你生的是女儿,可我们家需要儿子!”
就是因为臧健和生了两个女儿,但没有生儿子,所以才被无情抛弃。
婆婆给了臧健和两个选择:
“要么留下来,保证你们母女仨吃穿不愁,要么就走,他是不可能跟你回去的。”
当下听完,臧健和立马拉着两个女儿,头也不回地走出门,她无法接受这种荒唐的婚姻。
“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,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,为了我孩子的前途,我只能选择离开。”
臧健和带着孩子原路返回,回到了中国。
在香港准备转机时,臧健和突然心想,这时候回去,大家都知道她被抛弃了,肯定会落人话柄,孩子在外面也会抬不起头。
于是,她咬一咬牙,就地决定留在香港谋生,“干脆就留在香港吧,自己有手有脚,在哪里不是过。”
臧健和租了一间四平米的小平房,母女仨挤在一张木板床睡觉,为了抚养两个孩子,臧健和什么活都干。
她听不懂粤语,在香港人生地不熟,一天打三份工,凌晨当护工,白天去酒楼后厨洗碗、擦厕所,晚上洗电车。
早上8点出门,凌晨四五点才到家,长期以往,钱还没赚到手,臧健和先累倒了。
在工作的时候,臧健和被人撞伤了腰,在医院躺了几个月,母女仨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。
最后,老板同意赔偿臧健和4500块工资和3万补偿金。
臧健和收下了工资,却把补偿金退回,她明白,老板做生意也不容易,没必要为难人家。
同事们都建议臧健和,让她去领救济金,别硬扛着,可被她拒绝了。
“冻死迎风站,饿死不弯腰,吃救济会失去斗志,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。”
臧健和出院后,虽然腰伤好了,但也落下病根,再加上之前检查出糖尿病,臧健和再也干不了重活。
有一天,同事到家里做客,臧健和瞅着没啥好招待的,只好亲自煮了一碗水饺。
那是一家人在青岛时,母亲常常给臧健和做的家乡水饺。
原本还怕同事嫌弃,结果她一吃,连连夸赞臧健和的手艺:“你这水饺拿出去卖肯定赚钱。”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臧健和突然醒悟过来,自己也许能靠卖水饺,养活两个孩子。
于是,臧健和花500块买了辆木板车,自己动手做了个帐篷,往木板车上安个炉子,再支两口锅,臧健和的小摊就完成了。
当时,香港交通还没那么发达,主要靠轮渡,码头成了打工人聚集的天地。
臧健和就把小摊支在码头,刚开始,站在路旁,看着人来人往,臧健和拉不下脸叫卖,只敢小声吼两句。
反倒是身边的两个孩子,天生外向,一看到有人路过,嘴巴特别甜,喊人家叔叔阿姨,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绝。
结果一尝,他们都对臧健和的水饺赞不绝口,有些人甚至成为常客,天天来光顾臧健和的生意。
当时虽然也有竞争对手,但抵不住臧健和的水饺馅多价格便宜,而且卫生。
慢慢地,臧健和的水饺名气大噪,生意也越来越好。
臧健和也有能力供两个孩子上学,她们放学后就会来小摊帮忙,大女儿帮忙叫卖、招待顾客,小女儿负责放哨,时刻注意警察出现。
结果,千防万防,还是没逃过警察。
那天,小女儿放哨的时候,被路边的小狗勾走了神,没注意到警察来了,警察执意要收走臧健和的摊位。
小女儿急得大哭,拽着警察的衣角,苦苦哀求他:“叔叔,不要拉走我妈妈,不是妈妈的错,是我的错,是我没有看牢你……”
这一幕引得警察双眼泛红,忍不下心处罚臧健和,最后警察擦了擦眼角,跟臧健和说:“你做你的生意吧!”
之后,警察再也没为难臧健和做生意了,臧健和的生意越做越大,大家都知码头有个“臧姑娘”,她的水饺值得一尝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即使处在不起眼的环境,只要有本事,有真功夫,好运自然会主动找上门。
1982年,有一个大零售商的老板找上门,希望能与臧健和合作。
臧健和的表姐带着她的水饺,去参加了一次饭局,结果没成想,饭桌上一个小女孩一次性吃了20个,她就是那个老板的千金。
大老板觉得,这个水饺或许是个潜力股,可以投资试试看。
然而,当他与臧健和见面后,他就后悔了。
臧健和竟然连工厂也没有,只是个不知名的小贩,他失望地回去了。
结果第二天一大早,他又主动找上门,表示他能提供设备,臧健和负责提供技术,但前提是必须用他们公司的商标。
臧健和一下子就回拒了,她不再是当初那个被骗得团团转的小女生。
如果日后,他们学走了技术,就一脚把臧健和踢出局,那她的饺子顺势成了别人的,这种便宜可不能被白占。
最后,那个零售商老板又做出让步,同意使用臧健和原来的商标、包装,经过几番切磋,双方终于达成合作。
有了大公司的名誉背书,臧建和的水饺迅速在香港走红,名气攀升。
之后,臧健和在香港有了第一家水饺工厂,摊子越铺越大。
1996年,臧健和与另一个大公司合作,双方各出资1000万美元,建立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。
第二年,另一个公司请求合作,双方一起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。
臧健和的水饺终于走出了南方,成为全国知名的水饺。
2000年,臧健和在威尼斯被评为“世界女企业家”。
2001年,臧建和的水饺,开始在世界各地推销。
6年后,进军欧美市场,臧健和又以水饺为主,延展出馒头、汤圆等产品,扩大销量。
在2019年之前,臧建和的公司,在全世界已有15个生产基地,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。
2010年,臧健和身家50亿,成为家喻户晓的“饺子女皇”。
这时,身边的朋友都在劝臧健和,出国发展或是移民加拿大,但臧健和却死守阵地,她霸气回应道:“吃饺子的人在中国,我不走!”
在接受采访时,臧健和曾说过自己做水饺的初衷:
“小时候,跟着妈妈包饺子给一家人吃;长大了,包饺子给女儿、给朋友;后来,我包给13亿同胞吃,想到大家吃到我们的水饺心里暖暖的,很有成就感。”
然而,在2019年2月8日,臧健和再也无法为女儿们包饺子了,生命永远定格在73岁。
生前,臧健和曾见过一个百岁老人,知道她今年已经100岁,臧健和紧紧握着她的手,说:“我也好想活到这个岁数,但我可能没那福气。”
在没钱的时候,穷人只能拿命去换钱,这是无奈之举。
为了生存,养活女儿们,先前臧健和早就消耗完自己的寿命,熬过了苦日子,却来不及享受好日子。
在她逝世后,两个女儿再也吃不得自家的水饺,即使是母亲生前的配方,却再也尝不到妈妈的味道。
在童年就失去父亲,青年又被男人骗得团团转,可以说,臧健和从没体会过“家有男人”的感觉,母亲和女儿才是她人生中的精神支柱。
臧健和曾经说过:“我的家人就只有母亲、女儿,没有其他人。”
可就算没有父亲,没有丈夫,臧健和也从不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完整,“没爱的家庭照样不完整,不管有没有男人”。
臧健和的一生,既悲凉又热血,她完美诠释了“人生没有什么真正的贵人,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”这句话。
靠山山会倒,靠人人会跑,靠自己才是硬道理。
雷军说过一句霸气的话:“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!”
就算你被分到最烂最糟糕的牌,你依然还有机会翻盘,越往后越讲究“打牌的招数”,而不是你的出处。
希望我们都能逆风翻盘,活出精彩!
标签: